杨清接受《人民日报》专访:让更多青年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时间:2024-09-15 来源:党委办公室 浏览量:425 【 浏览字体:

  为青年创新人才成长创造更好环境

  记者:如何完善人才分类评价,扭转“唯帽子”倾向,发现和选拔更多青年创新人才?

  杨清:评价标准要体现多样性,从品德、能力、实绩等多维度进行评价。正确看待和运用论文指标,形成既发挥高质量论文价值,又坚决反对单纯以论文数量论英雄的氛围。鼓励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人才评价数据库,实现数据的实时更新和动态管理。加强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鼓励青年科技人才到基层和企业开展科技咨询、产品开发、成果转化、科学普及等服务。

  强化对青年科技人才的职业早期支持

  记者:职业发展早期是青年科技人才最需要帮助的时期,如何给予他们必要的支持?

  杨清:一般说来,从取得博士学位后从事科研工作到还未取得终身职位或高级职称,这一阶段被称为科研人员的职业早期,这是一段关键时期。能否明确科研方向、制定合理规划、形成科研思维、掌握正确方法,直接影响着他们能否开展可持续研究、获得创造性成果。

  促进青年科技人才多出成果,需要在规划制定、资源支持、平台建设和科研评价等多方面给予关注。指导他们制定个性化的科研规划,坚定科研信念,明确科研方向和阶段性发展目标。在资源支持方面,首先要提供科研经费支持,确保他们不受经济压力影响,能够独立开展创新性、探索性的研究。舒适便捷的科研环境、前辈的指导,也有利于青年科技人才尽快成长。

  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

  记者: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如何更好地发挥青年创新人才的作用?

  杨清:国家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重大科技任务是培养青年创新人才的重要载体。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提出,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应急科技攻关大胆使用青年科技人才,40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担任项目(课题)负责人和骨干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鼓励青年科技人才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承担主力角色,给予一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可以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

        (原载913日《人民日报》。杨清系中国教科院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