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勇、郄芳:试论现阶段义务教育年限不延长的多重逻辑——兼议我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优先项目
2024-12-05

摘要:近年,围绕义务教育年限延长议题的争论热度很高。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屡屡建言延长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年限,以应对经济下行、国际竞争加剧和社会总和生育率下降等重大挑战。反对者则认为,义务教育年限是否延长需要科学论证,不宜好大喜功、草率冒进。通过对义务教育的基本属性和功能、现阶段教育发展的战略主题、延长义务教育年限的政策成本和财政负担压力、国际义务教育年限的政策比较、国内延长免费教育年限的地方实践、公民受教育权与教育选择权等不同维度的分析,我们认为现阶段延长九年义务教育年限既不可行也无必要。现阶段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主攻方向应该是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推进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增强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能力等。

关键词:义务教育年限;优先项目;教育强国

王学男、吴霓:多重转型背景下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政策演进及其特征——基于国家与地方的政策文本互动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12-03

摘要:在鼓励生育的政策背景和出生人口减少的实际现状、城镇化发展与乡村振兴推进的多重张力之间,区域教育资源配置视角下的乡村小规模学校作为我国教育系统的“神经末梢”和教育现代化的短板,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对现有国家政策和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相关政策进行梳理,分析政策演进理路与特征、政策文本的互动模式,是教育强国建设的政策切入点。研究发现,乡村教育的政策体系直接受到国家传统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影响;各个省份通过地方政策的制定,因地制宜地配套落实国家政策,彰显出地方政策的创造性。21世纪以来,我国教育政策在多重转型的背景下,政策文本的互动呈现出从效率与规模转向公平与质量的价值立场、从行政发包转向协调互动的央地互动模式、从职责同构转向有序超越的县级包干模式三大特征与转变。

关键词:多重转型;乡村小规模学校;政策演进;文本互动特征

王学男、吴霓
王学男,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数字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吴霓,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战略与宏观政策研究所研究员
蓝文婷: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质效提升研究
《江苏高教》
2024-11-14

 摘要: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创新和科技,高等教育是培养新型劳动者、孕育新技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赋予高校新使命,提岀新要求,也为高校创新发展提供新机遇。高校如何在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中有新作为,文章着重就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质效,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开展研究。基于文本分析法,运用NVivo12梳理和分析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制度的主要特征,辅以实地调研访谈,进一步了解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分析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匹配中面临的突出问题,着力从强化新兴技术成果有效供给、激发新兴技术成果转化动力、优化新兴技术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强化新兴技术成果转化支撑、优化科技创新生态等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高校创新

蓝文婷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李永智:深刻体悟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
《中国教育报》
2024-11-06
李永智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
李永智:“五个重大关系”:教育强国建设的方法论基础
《光明日报》
2024-11-05
李永智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
李永智等: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建设重要论述的思想体系和理论特质
《中国高等教育》
2024-10-25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建设重要论述,以“四是”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定位,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作为方向目标,以“三大属性”作为教育强国建设的思想基础,以“六大特质”作为教育强国的特质功能,以“五大关系”作为教育强国建设的方法论基础,以“五大战略任务”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行动路径,形成了内涵丰富、逻辑自洽、周密完备的思想体系,具有彰显“两个结合”的内在逻辑、彰显系统集成的大教育观、彰显协同联动的战略思维和彰显融通中外的文明张力等理论特质,标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建设的新高度。

关键词:教育强国;思想体系;理论特质;中国式现代化;“两个结合”

李永智等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研究员
程蓓:县域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数字化转型的现实问题及推进策略
《中国教育学刊》
2024-10-24

摘要:建立现代化的学校评价体系是实现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实施县域义务教育学校评价数字化转型有助于在双减背景下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充分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我国学校评价数字化转型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实施过程中仍然面临多种认知偏差,且存在工作协同性不充分、数据管理及应用规划不明确、标准设定不完善及人才素养不胜任等问题。可通过逐步完善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数字化转型保障体系,搭建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信息系统,关注影响学校办学质量的核心指标,以及强化学校办学质量评价的结果运用等方面协同发力,推进学校评价数字化转型。

关键词:教育治理数字化;学校评价;办学质量

程蓓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评价与督导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
创一流学科 育拔尖人才(深聚焦)
《人民日报》
2024-10-21